大罷免,對我來說,是 終結統獨內耗,走向移民國家

台灣面對的問題之中,,沒有比統獨內耗人口老化(引進移民)更根本。某些人可能會說特定民生問題才重要,但前兩者是<長期>政策,屬於framework,足以影響民生問題該怎麼做才對 (此外, 長期的全域最佳化, 優於短期的局部最佳化的拼湊)。以下舉例說明:

人口變遷:

2050年,台灣每三人有一人將超過65歲 (38%,這個數字通常只會上修),交通規劃的紅綠燈秒數,甚至是否還堅持目前十字路口人行道退縮等,都不得不考慮眾多的高齡者。而如果引進移民,居住正義怎麼做一定和 拒絕移民/人口老化 不同。

統獨內耗:

某些人 (如傅大為教授) 以為,台灣可以在美中戰略競爭下,走一條中立的道路。然而,美國自2016年起,逐漸增加對中國的科技封鎖 (特別是半導體)。如果台灣沒有明確地站隊美方,會被視為風險因素,而逐漸地被脫鉤,甚至開始進入技術管制名單。

美國統治菁英把戰略考量放在最優先,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企業在華巨大利益。他們不會容許一個態度曖昧、不可靠的台灣掌控全球晶片製造。台灣在今年晶片管制分級中,被列入不受限的最高等級,這是要取得美方信任 (不會私下與中國合作) 才有可能。台灣如果過於親中而進入美國技術管制名單,不只台積電,所有科技業都會連根拔起地外移。

統派早已沒有任何可信的長期政策:要等中國民主化時統一,跟期待救世主降臨一樣,只是許願而已!

台、韓、日 學運活躍和民主化運動時期,年齡中位數是 22~25歲,社會有大量年輕人願意接受改變。中國去年年齡中位數已是40.2歲,2050年預估超過52歲, 2080年預估超過62歲,不想或無法承受改變的大量中老年人會偏向維護舊體制、保退休金。中國要走向民主化,恐怕只有靠不懷念舊體制的移民。然而,如果兩岸都是要走向移民國家,何必搞這個徒勞無益的中華民族統一 ? 這種種矛盾,統派一直無法說明。

終結統獨內耗的含意是:不再有馬英九、傅崐萁等在中國唱和中華民族統一的論調,傷害台灣在民主陣營的信譽。不再有政客指控:高中課本沒有顧炎武的文章是推動去中國化,煽動偏狹的單一文化主義。台灣的未來,一定是多族裔、包括式的移民國家。沒有任何族裔有權宣稱優越性。

終結統獨內耗,才能面對未來,走向移民國家。


The original was posted on /r/Taiwanese by /u/Spiritual_Bat6625 at 2025-06-30 17:50:26+00:00.

  • GGGOPAB
    link
    fedilink
    中文
    111 hours ago

    nyn510


    罷免投票不論結果如何,台灣主流民意根本不想成為所謂的“移民國家”吧。我完全能想像國際上那種“移民都來偷我們的福利”的論述在台灣肯定很受歡迎。

    • GGGOPAB
      link
      fedilink
      中文
      111 hours ago

      Spiritual_Bat6625 (OP)


      同意,而且我想這是該改變的現狀。

      希望自己老的時候,能活在一個熟悉的社會裡,是很自然的想法。像那些指控教科書去中國化的人,可能還抱著〈世世代代中國人〉的民族情懷。但這種對社會的靜態想像,和現實裡持續老化的人口是矛盾的。

      如果沒有移民,這一代台灣或中國人老的時候,會活在人類史無前例的高齡社會,超過那時的日本。各項基礎建設的維護成本都付不起,退休和健保制度實質崩壞,基礎社會服務 (如消防員)都改預約制。經濟向高齡者傾斜 (例如日本一些超市因長輩晚上不出門而停止夜間營業),年輕人需求反被忽視。

      以下是我之前對中國高齡化的留言:

      儘管這是UN的估計值,但考慮AI帶來的技術創新,我認為必須考慮:

      • 人均壽命線性突破90歲以上。理由:
        • 中國人飲食生活習慣較健康,並且由於教育及知識,人們對生活習慣疾病的管控將繼續改善(不菸、不酒、少吃紅肉、多運動)。
        • 製藥速度和供應的進步。
      • 實際受僱者年齡上限下降。理由:
        • 印度教育持續改善,年輕人口供給可維持到本世紀末。
        • AI造成工作經驗的貶值。超過十年以上的經驗,都已收錄在AI訓練資料裏。年輕人和AI協作將可完全取代資深人員。
        • 因上述兩點,僱主將引進印度年輕人而非僱用中國中高齡人員,或直接把崗位開在印度。這樣,年輕人較少的國家,年輕人可能反而外流到印度。

      在這樣的假定下,AI 進步長期看,是更不利於高齡化國家。

      • GGGOPAB
        link
        fedilink
        中文
        111 hours ago

        nyn510


        在這樣的假定下,AI 進步長期看,是更不利於高齡化國家。

        我認為恰恰相反,假如AI不是海市蜃樓,而真正能夠取代勞動力,那反而是對高齡化問題的良方。